1.3 項目建設背景與必要性
1.3.1 項目建設背景
1、政策發展背景
當前,畜牧業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都發生著深刻變化,畜牧業轉型發展任務艱巨,時間緊迫,挑戰巨大。新階段新形勢,要求我們必須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更加注重市場導向,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更加注重典型模式示范,更加注重科學宣傳引導,推動畜牧業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率先取得突破。2017年是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畜牧業工作總體思路是,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以大力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重點,培育發展新動能,協調推進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各項工作,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
相關政策要求我們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畜牧業。順應市場需求變化,積極推進地方特色畜禽品種資源開發利用。鼓勵各地爭創特色畜產品優勢區,推動資金項目向優勢區、特色產區傾斜。依托行業協會開展名特優畜產品品牌建設和推介活動,打造一批優質安全的特色畜產品品牌,擴大產業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
2、項目產業發展前景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關鍵轉型期,也是加速現代農業發展的攻堅時期,各級政府都把發展養殖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農業部《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大力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和布局”是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對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牧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和建設生態農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農業部對肉羊的發展制定了詳盡的規劃,將肉羊納入國家良種繁育工程建設項目,并列入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1.3.2 項目建設必要性
發展現代農牧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產業基礎。國家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的發展,2004年至2017年中央連續以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而建設現代農牧業,完善農牧業循環經濟模式,是我國農業持續發展的方向,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農牧業仍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階段,如何應對諸多挑戰,謀劃發展對策,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依靠科技進步,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要求。發展農牧業生態經濟意義深遠,形式緊迫。
1、項目建設符合我國相關政策規劃的發展要求
1)農業部發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提出到2030年,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供給保障有力、資源利用高效、產地環境良好、生態系統穩定、農民生活富裕、田園風光優美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基本確立。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
《意見》提出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穩定生豬生產,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加快品種改良,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全面振興奶業,重點支持適度規模的家庭牧場,引導擴大生鮮乳消費,嚴格執行復原乳標識制度,培育國產優質品牌。合理確定湖泊水庫等內陸水域養殖規模,推動水產養殖減量增效。推進稻田綜合種養和低洼鹽堿地養殖。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時限和區域,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科學有序開發灘涂資源。支持集約化海水健康養殖,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加強區域協同保護,合理控制近海捕撈。積極發展遠洋漁業。建立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規范各類漁業用海活動,支持漁民減船轉產。
3)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主要草食畜產品產能和質量水平穩定增長,市場供應基本保障;生產技術水平穩步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推進,生產效率、非糧飼料資源利用率和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初步構建現代草食畜牧業的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
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發展兔、鵝、絨毛用羊、馬、驢等特色草食畜產品,滿足肉用、毛用、藥用、騎乘等多用途特色需求,積極推進優勢區域產業發展,支持貧困片區依托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脫困。
深入實施遺傳改良計劃,大力支持奶牛、肉牛、肉羊以及其他特色草食畜禽國家核心育種場建設,完善生產性能測定配套設施設備配置,規范開展生產性能測定工作,督促育種企業提高場內測定的質量,提高國產優秀種公畜數量和質量。
鼓勵和支持企業收購、自建養殖場,延伸產業鏈,帶動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等經營主體,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家庭農(牧)場”的經營模式,為農牧民提供貸款擔保和資助農牧民參加養殖保險,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4)《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出全國肉羊肉牛生產總體保持穩定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大幅提高,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牛羊肉生產基本滿足市場需求。
到2020年,全國牛羊肉總產量達1304萬噸,比2015年增加142萬噸,年均增長2.3%。其中,牛肉產量達786萬噸,比2015年增加69萬噸,年均增長1.9%;羊肉產量達518萬噸,比2015年增加73萬噸,年均增長3.1%。全國肉牛出欄率達到55%以上,肉羊出欄率達到110%以上;肉牛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達到40%以上,肉羊年出欄100只以上規模養殖比例達到45%以上。
肉羊基地養殖項目的建設符合我國相關政策、規劃的發展要求。通過項目的建設能夠更好的推進畜牧產業的發展,推進區域規模化、標準化、農牧產業,保護生態農牧業環境。
2、是提高國民健康水平、滿足市場的需要
羊肉纖維細膩、肉質鮮嫩,羊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8%,脂肪低于5%,被譽為人間“肉食珍品”。羊肉性溫味甘,有益氣補虛,補腎壯陽,生肌健力,增加機體免疫力的功效,是優良的強壯祛疾食品,長期食用可補虛、強體,特別適用于年老、體弱、多病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已經成為酒店餐飲業的大宗原料,開發的特色菜肴如手撕羊肉、羊肉火鍋和烤全羊等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本項目采用舍飼養殖的科學飼養方式,有利于形成區域生產優勢,滿足市場對羊肉的需求。
3、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當地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需要
小尾寒羊與普通綿羊相比繁殖率高,適合圈養,且生產成本低,飼養方法簡單,易操作,舍飼飼養良種小尾寒羊符合項目區禁牧生態要求,效益較高。
通過本項目帶動當地農牧民科學飼養肉羊,形成產業優勢,進而帶動羊肉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延長產業鏈條,增加地方稅收和財政收入,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并且本項目的實施將為廣大農民提高養殖效益、改進飼養管理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探索的一條新路,也是使廣大農民早日脫貧致富、共同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
4、是有效利用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
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區,粗放的飼養方式根深蒂固,秸稈等農副產物利用率低。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肉羊食性廣泛,對農副產物的利用遠遠超過其它畜種。合理增加良種肉羊的飼養量,加快當地低產羊改良,全面推行舍飼養殖模式,可以使農作物秸稈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能減少CO2的排放,因而減輕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羊糞是優質的有機肥料,經無害化處理后還田,能夠顯著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地肥力,構建土地—飼料—養殖—種植之間的良性物質循環,提高產業運行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宏偉目標。綜上所述,建設優質肉羊產業化養殖基地,條件具備,時機成熟。通過本項目建設,可以促進的肉羊養殖逐步實現科學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從而促進肉羊養殖業的大發展。
第二章 市場分析
2.1 我國羊肉行業發展分析
2017年1-11月(12月份數據統計未出),我國羊肉進口量為22.1萬噸,進口金額為76411萬美元,同比2016年1-11月、2015年1-11月進口量增加了8.3%和8.7%,進口羊肉價格換算人民幣金額對比來看,2017年1-11月羊肉進口金額平均為23114元/噸, 2016年1-11月羊肉進口金額平均為17322元/噸,每噸價格有所上升,其主要原因是進口羊肉中羔羊肉占比有增長趨勢。目前,我國進口羊肉國家主要以新西蘭、澳大利亞、烏拉圭、智利等國為主。
根據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單月進口量和進口金額參考,2017年12月單月進口量預計不會超過2萬噸,即2017年全年進口量不超過25萬噸(近十年最高進口量出現在2014年,約為28.萬萬噸)。
根據目前情況總結分析如下:
1、市場需求增加,市場恢復活躍
2016年至今,國內肉羊行情和消費市場均穩中有升,進入2017年后市場價格持續回升,特別是下半年來,活羊和羊肉價格迅猛拉升,部分地區出欄肉羊突破13元/斤,胴體羊達到23元/斤,母羊突破20元/斤,已向歷史最高水平回升。
2、供求關系吃緊
羊業市場經過2014年寒冬后,退市、棄養、拋售情況使庫存壓力較大,經過兩年的市場低迷,市場供應沒有大幅度增加,而庫存的消耗使市場供求壓力逐漸顯露,推動了市場價格回升。但是需要注意,要理性看待,不要盲目追高,羊肉進口量的增加主要推動力之一就是市場價格差的助推,價差差越大推力越強。
一方面是價格促進養殖量和供應量的增加,一方面漲價后促成進口增多。兩方面對市場補充過后,市場價格必將繼續回歸理性。
3、羊肉消費持續增加
隨著經濟發展,牛羊肉消費量持續增加,從表觀消費量來看,2000年至2016年,表觀消費量以4%的速度再增加,到2016年人均表觀消費量達3.48kg/人/年,比2000年的2.08 kg/人/年,增加了67.3%。
4、進口羊肉仍以低價產品為主
2016年上半年羊肉進口平均價格為16916元/噸,比2015年價格下降了近30%,但2015年羊業分會考察澳新兩國期間,對部分羊肉屠宰、貿易公司了解,2015年6月澳新兩國肉羊酮體出廠價格約為:羔羊5.6美元/kg,大齡羊(多為淘汰老羊)4美元/kg。到國內港口價格(人民幣)按產品等級約為(按當時6.2左右的匯率計算):2.8萬-3.5萬元/噸,羔羊和大羊的出口價格遠高于2016年上半年進口羊肉價格。
2017年羊肉進口單價有一個明顯的上漲,這說明了進口羊肉的組成發生了變化,從便宜的大羊逐漸想羔羊肉等優質高品質羊肉改變。
我國羊肉市場供應的中堅力量仍以國內企業為主,國產羊肉想要提升在市場中的影響力、認可度和占有率,需通過打造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管理經營高效化的現代化羊業企業為基礎,逐步在引導家庭消費、樹立國產品牌、加強行業自律、建立追溯安全體系等方面,穩步推進著力發展。
2.2 項目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分析
2.2.1 羊肉是未來消費的時尚產品
羊肉有獨特的風味,肌纖維細,肉質柔嫩,色澤鮮艷,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每100g鮮羊肉中含蛋白質18g、脂肪4g、碳水化合物2g、熱量456kj;含鈉92mg、鉀108mg、鎂9mg、鈣12mg、鐵2.3mg、鋅2.14mg、錳0.08mg、銅0.12mg、磷145mg、硒6.18mg、灰分0.7g,含維生素A16mg、維生素E0.53mg,營養成分的消化率高達95%。特別是每100g羊肉中含膽固醇只有70mg,比牛肉低47mg(78.3%),比豬肉低70mg(116.7%);羊肉蛋白質中必須氨基酸含量高于牛肉、豬肉和雞肉,硫胺素、核黃素等維生素含量也高于其它肉類。因此近年來在國內外市場倍受歡迎,價格不斷攀升。由于羊肉的短缺和我國羊肉人均消費量的增長,羊肉的賣方市場形勢至少要持續15年或更久,可見羊肉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2.2.2 肉羊養殖業是低成本、高效益的產業。
飼料是養殖業的生產原料,在管理規范的養殖場,飼料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2/3以上。動物的生物學特點和消化能力是決定飼料轉化效率的內存因素,也是決定養殖業生產經營成本的重要因素。研究和實踐表明,肉羊具有適應力強、食性廣泛、耐粗飼和經濟價值高的生物學特性,對飼料蛋白質和能量的消化能力高于其它家畜,特別是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顯著高于其它家畜。肉羊養殖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高、適合經濟條件較差的廣大農民發展的特點,發展肉羊養殖業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2.2.3 可轉化大量農副產物,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項目區為農牧地區,飼草資源豐富,利用飼草發展肉羊養殖業,可以節約大量的糧食,促進農業生產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2.3 營銷策略、方案、模式
2.3.1 銷售策略
1、提高產品質量
產品質量是發展的命脈。項目大力推廣小尾寒羊品種,在提高羊肉產量的同時,努力改善羊肉產品的質量,增強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嚴格按照國家綠色食品生產規程組織生產。做到選擇最優品種、使用最清潔原料、運用最新技術、聘用最好人員、制定最嚴制度、生產最過硬產品,確保產品優質、安全。
2、健全營銷網絡
健全的營銷網絡是穩定發展的基礎。項目努力依靠當地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加工企業,重點依托和充分發揮當地各類農業專業技術協會、科技示范戶、科技能手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健全穩定的產品營銷和技術服務網絡。
品牌是用戶識別和選用產品的重要依據,公司將始終以“信譽第一,用戶至上”為宗旨,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強化市場營銷,建立健全產品信用保障措施、質量跟蹤及其售后服務體系,使其產品逐漸成為名牌產品。
2.3.2 銷售方案
1、產品生產方案
企業采用HACCP全程質量安全管理機制控制生產全過程,肉羊養殖建成后年出欄1000只小尾寒羊。
2、銷售方案和營銷模式
項目以生產優質、特色、安全的肉羊產品為目標,努力開拓國內市場 。
略……
--本內容由智匯中經(上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真實提供,智匯中經提供:可行性研究報告、
扶持資金申請報告、
節能評估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項目建議書、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商業計劃書、
立項申請書、
安全評估報告、
項目實施方案等業務咨詢工作。